乌克兰萨科维奇(UkraineSakovich)前身是乌克兰萨科维奇氮肥联合体,公司由克里沃.萨科维奇(Krivo.Sakovich)创立于1928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乌克兰,创世之初以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将氮肥深度开发,当时总部设于切尔诺夫策州(ChernivtsiOblast),之后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Национальныйгор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
(成立于1898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后,总部迁至乌克兰首都基辅。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萨科维奇拜丰富天然矿产资源之赐,已经发展成为集矿产开发、有机肥料、生态农业、酵素菌、能源五大核心支柱产业为一体的跨国集团公司,业务遍布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东南亚、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中乌合作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次会议。次年5月,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了分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乌农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6月萨科维奇进入。
早在1972年,萨科维奇研发团队就开始利用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为原料研发出有机化学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将酵素菌技术引入到农业应用中,用于提升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经过近20年的深入研究,到2000年,萨科维奇根据各种作物生长模型,创造性的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抗虫、抗病、抗逆、营养功能的农化产品,并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FARRA、SEALER等系列产品在欧美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绿色有机农业生产。
乌克兰萨科维奇(UkraineSakovich)发展历程
1928年Krivo.Sakovich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乌克兰,创立乌克兰萨科维奇氮肥联合体,设立矿产项目开发基金,召集了多位地质与矿产专家,进行地质勘查与矿产开发。
1944年乌克兰重新解放后,Krivo.Sakovich提出将矿产资源中的氮肥应用到农业领域。
1951年萨科维奇公司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北顿涅茨克公司、敖德萨近港工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经过5年时间开发,产品于1956年投产上市。在当时引起轰动。
1962年萨科维奇将目光投向能源开发,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天然气与煤炭的挖掘与利用。开发了顿巴斯煤田以及利沃夫-沃伦、第聂伯等煤田。仅顿涅茨克煤田的储量就达385亿吨。
1970年开始进军石油化工。
1972年研发出有机化学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
1980年萨科维奇公司开发出主要产品包括矿物肥料、以及铁、锰、镍、汞、钛、古墨、耐火土、水银、铝、矿物化学原料、通过研发与技术配比,该矿物肥料在农作物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同年申请专利。
1986年萨科维奇将酵素菌技术引入到农业应用中。依托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的技术优势,在杜根·安那托利·马捷扬诺维奇教授研发团队的带领下,首次提出“USET”(土壤修复及作物营养立体方案)。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宣布独立后,总部迁至乌克兰首都基辅。
1996年萨科维奇针对传统水溶肥持效期短的问题,突破性地研发出“QAS”(稳定)技术,使酵素菌水溶肥具备了快并且持效期长的优点,开创了稳定型水溶肥的先例,填补了市场空白。由此,FARRA、SEALER等系列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同年萨科维奇公司开始拓展海外业务。
2000年萨科维奇根据各种作物生长模型,创造性的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抗虫、抗病、抗逆、营养功能的农化产品,并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同年,FARRA、SEALER等系列产品在欧美多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绿色有机农业生产。
2001年萨科维奇公司在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设立办事处,更好地为当地用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2011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中乌合作委员会农业合作分委会次会议。次年5月,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了分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乌农业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萨科维奇进入。在北京设立商务代表处。
2013年萨科维奇FARRA、SEALER系列产品在境内完成了30多种作物上的试验,,为农资产品的引进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2014年萨科维奇公司与科学院矿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农业科学院进行项目合作。
2015年萨科维奇公司的“USET”(土壤修复与作物营养立体方案)在陕西、河北、云南、山东、辽宁、甘肃、宁夏、新疆、四川、广东、广西等省份推广和应用,得到了各地农业专家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同年鉴于物流和市场等方面的需要,萨科维奇将在京商务代表处迁至山东青岛。